地铁项目线长、面广、跨区域大,时常穿越重要的主次干道,经常扰动地下众多市政管线,而这些给水、供气等市6政管线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若不加以重视,不但难以保障地铁的施工工期和生产安全,也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仅给水管线一项,因地铁施工造成的管线漏水、爆管事故就有19例;2022年给水、供气管线因地铁施工引起漏水、爆管的较大事故更是高达28例,上述统计数据还未包括占压管线、堆埋阀门、违章取水排水等常见违章现象。
一、工作必要性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城市地下管线工作机制的通知》《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迁改及保护工作若干意见》等规定,为有效防范因地铁项目施工不当造成市政管线损坏,福州市住建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通过对历年地铁建设涉及的管线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以及深入地铁施工现场一线调研,于2022年开始立足市住建局职权范围内的给水、排水、燃气、温泉4种管线,拟对管线安全文明施工建立较完善的工作机制。2023年初,专项研究基本达到预期深度,市住建局于2023年推出了《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指导手册(2023年版)》。2024年对2023年版汇编的给水、排水、燃气、温泉4种管线资料进行更新、修订,并增补电力、通讯2种管线的相关资料,形成《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指导手册(2024年版)》。
二、创新内容
市住建局创新管线工作机制,主要制定《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指导手册(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导手册》),从管辖区属、辖区联系人、迁改审批流程、管线保护要求、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等5方面入手对管线安全文明施工进行详尽指导,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系统分类化繁为简。按照区域性行业性特点,系统归纳综合管道产权归属、服务权限及审批流程,做到归口部门清晰,办事简单明了。
2.应急处置到人到法。特殊管道针对性明确安全防护要求,有效设置应急处置措施,将保护最大化危险最小化。
3.简单便捷实操性强。手册“一站式服务指导”,一线工地实操人员简单上手,大大提高指导效率,快速转化安全施工内驱力。
三、机制实施推广
2023年,立足新的管线保护管理机制,针对新开工地铁项目开展管线安全保护宣贯,2号线东延段、6号线东调段项目经理、总监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20多人受训;巩固在建项目加强管线安全文明指导,一线工地发放650册《管线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指导手册》,覆盖在建5条线路11标段51工区的一线实操人,促进安全文明施工。
2024年,一是开展多方位指导。出台指导手册完善6种多类型市政管线保护机制,编制负面清单警示10种多形式突出典型案例,重点辐射项目经理等30名多层次管理人员。二是实施大范围宣贯。组织实地多场法律法规宣贯,指导200多名一线工地实操人员,全面覆盖4条线路6标段26个工区在建项目。三是组织强力度监管。第三季度开展7次建设单位常态化考评,重点突出涉及地铁的管线安全问题,排查6标段6个工区安全隐患3处,督促整改防范因地铁施工不当造成市政管线损坏。
四、主要成效
地铁工程管线安全施工管理机制的建立成效显著。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提升工作效率;明确分工与责任,避免推诿扯皮;建立有效安全保护体系,保障工程质量。从而有效降低事故风险,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使工程顺利竣工并达预期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障地铁建设工期序时。加快推进地铁管迁施工进度,大大减少了早期因管迁及破坏引起的工期延误,推动2023-2025年地铁各项在建工程顺利推进,其中2023年4号线首通段、5号线后通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增28.27公里地铁营运里程,确保福州地铁营运规模位居全省首位;2025年4号线后通段、滨海快线也在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内将建成投入使用。
2.提升地铁工程管线安全指数。地铁工程各类管线事故率大大降低,尤其是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给水、供气管道因地铁施工引起漏水、爆管的较大事故由2022年的28例减少至2023年的9例(其中供气管线事故1例)、2024年的1例(供气管线事故)。2025年至今,未发生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管道因地铁施工引起漏水、爆管的较大事故。
五、下一步工作
市住建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地铁工程管线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编制《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指导手册(2025年版),筹备编制《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警示标识指导手册》,确保各项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加大地铁建设涉及的管线安全监管力度,大力推动福州地铁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福州市创建美丽安全的地铁交通风景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